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并进的新时代背景下,安全生产不再是“后台保障”,而是运营体系的“前置条件”。9月10日,雄安北收费站立足岗位实际,开展了一场“学得进、记得住、用得上”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。活动不搞花架子、不走过场,聚焦“意识—能力—机制”三位一体,力求让安全从制度条文走进日常行为,让应急从演练脚本变成身体本能,为收费站安全运行注入可持续、可复制的内生动力。
一、案例入心,讨论入脑:安全意识在“共思共议”中扎根
学习环节摒弃单向灌输,以真实事故短片为引,让血的教训“看得见、触得着”。视频中那些因疏忽、侥幸酿成的后果,让在场职工神情凝重。随后的“安全大家谈”,不是走过场的发言,而是岗位风险的“现场会诊”——收费员谈车道疏导盲区,机电员讲设备巡检要点,后勤人员提宿舍用电隐患……人人都是“安全观察员”,个个争当“流程优化师”。一条条“金点子”被记录、被采纳,安全责任,就这样从纸面落到了指尖。
二、动员即实战,集结即冲锋:把演练场当“真战场”
理论学习刚结束,队伍便迅速转场至宿办楼前。没有繁复仪式,只有简短有力的动员:“今天的演练,就是明天的实战。”站领导的话直指核心——安全不是表演,应急不能彩排。全员精神高度集中,仿佛下一秒警铃就会响起。这种“临战感”,不是靠口号营造,而是靠对岗位责任的敬畏自然生发。动员不是为了“打鸡血”,而是为了“拧紧发条”,让每个人心里都绷紧那根弦。
三、亲手灭火,协同作战:技能在“真火实练”中内化
灭火器怎么用?光听讲解远远不够。安全专员现场拆解步骤,职工逐人上手操作。“提、拔、握、压”——口诀简单,但面对真实火焰时的手稳心定,才是真本事。消防水带连接演练更考验配合:谁负责接头,谁负责铺管,谁负责开阀,分工明确、动作连贯。几轮下来,有人满头大汗,有人手掌磨红,但没人喊累。因为大家明白:今天多流一滴汗,明天就少一分险。安全技能,就是在一次次“真刀真枪”的实操中,刻进肌肉、化为本能。
四、复盘不护短,机制求长效:让安全从“活动”变“日常”
演练结束不是终点,而是改进的起点。复盘会上,不谈成绩,只讲问题:“灭火器使用步骤不对”“安装水带两人配合有迟疑”“部分人员站位不合理”……问题摆上桌面,对策当场敲定。会议达成共识:安全不能靠“运动式突击”,必须靠“制度化运行”。下一步,站内将推行“隐患随手拍”即时反馈机制,每季度开展“无预告、无脚本”突击演练,把安全考核融入日常绩效。目标只有一个:让安全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习惯,让应急成为像走路一样熟练的本能。
雄安北收费站的探索,没有宏大叙事,却有扎实步履。它不追求“打造标杆”的虚名,而专注“形成范式”的实功——一套可感知、可操作、可延续的安全运行模式。在这里,安全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握在手中的灭火器;应急不是写在预案里的文字,而是奔跑时的默契与果断。这种“韧性范式”,正从雄安北收费站的宿办楼前、收费岗亭里、机电机房中,悄然生长,为京雄高速的安全动脉,注入沉稳而持久的搏动。
微博
微信公众号
头条号
抖音号
快手号